国家环境保护部近日公布了2013年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违法企业名单,在督查发现的72家违法企业中,有31家企业违反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规定,21家企业不能正常使用污染物处理设施,16家企业超标排放。特别引人关注的是,这份“黑名单”中,本应作为环境保护设施的污水处理厂就有8家,污水处理厂沦为集中排污厂,真让人不可思议! 难道是这些企业不清楚超标排放、集中排放造成的后果?事实上,污水处理厂对违法排污的后果比谁都清楚,但为什么还要这样排污呢?这个问题不难解释:企业是经营单位,任何时候都会把投入、产出、成本、效益等作为经营的准则,加之污水处理成本的高能耗和低效率、微收益,使厂家萌生了“能偷则偷,能超则超”的“歪门邪念”,甚至“忘记”了企业应该承担的社会责任。 现在问题的焦点是,企业为了赢利违法排污,我们可以谴责企业的“见利忘义”行为,后果严重者还要追究企业及其法人的法律责任,但企业主管部门、监管部门的责任缺失、监管漏洞和在违规违章面前的“不作为”、“乱作为”等失职、渎职行为,是不是也应该按照管理职责受到行政处罚和法律惩罚? 上海五相有限公司销售的cod氨氮快速测定仪5b-3c可以检测污水中cod和氨氮的指标,对治污有一定的效果. |